吴兴区以“三聚”提“三力” 谱写新青年城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篇章
发布日期:2024-01-16 浏览次数: 字号:[ ]

近年来,吴兴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,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,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围绕固本培元、凝心聚魂、夯基育苗内在要求,扎实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各项重点工作,着力打造吴兴“新青年城市”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样板。

一、聚焦“组织覆盖+要素支撑”,提升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共建合力

一是注重校际联合共事。充分整合辖区内中、小学校教育资源,链接校内团组织、少先队组织,强化校际共建共享、共育共联。20215月,由统战部牵头成立“吴兴区中、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合会”,20余所学校加盟,在优化提升组织覆盖、阵地功能上持续用力,“学校民族联”强化协同共事,做到资源互补、人员互动、载体互通,不断加深对协同育人办学理念的有益探索。

二是注重统战联建共建。采取跨区域共建、多主体共促的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模式,积极搭建“学校民族联”中、小学校与区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团委、妇联、关工委、民促会交流互动桥梁纽带,率先提出“同心结对”“共享班车”“助学帮困”三大举措十大合作项目为牵引,全方位、多层次推动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区域延伸、内容拓展,惠及学子近万名。

三是注重家校共育共培。积极构建家校沟通平台,建立家校师生联动机制,有效整合家校资源,形成多方育人合力。通过常态化举办“百花向阳”家长公开课、“籽籽同心”家校共育讲座、“石榴籽·心连心”走访慰问等多元活动190余场,构筑各族青少年成长共同体,更好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补融合,大力营造民族团结家校共育的良好环境。

二、聚焦“思想引领+阵地建设”,提升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教活力

一是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。对照《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》,将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国家统编教材学科教育,拓宽课堂教学融入,倾心打造多维全龄教育体系。编印《民族团结通识课》《民族体育文化项目》等拓展性读物五万余册,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中小学德育、思政教学一体推进,遴选优秀教案近百篇,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,全方位提升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根基。

二是融入校园文化宣传建设。以文化滴灌、思想浸润为重点,健全常态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体系,利用板报、橱窗、走廊、墙壁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文化渲染,依托校史馆、青年之家、“石榴红”驿站、红领巾学堂等校内阵地90余个,开展有计划、经常性的民族团结主题宣讲、声乐大赛、文化展览等班会活动500余场,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更生动、更有效。

三是融入特色阵地示范创建。针对学校、社区、企业等不同行业领域特点实行贴合实际、各具特色的“民族团结进步+”融合创建模式,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、吴兴区城南实验学校、湖州市环渚学校、吴兴区青少年宫、钱山漾文化交流中心、新凤鸣集团湖州基地、东林镇星火村、东柿·红树湾未来社区先后获评“省级民族团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”,新培育市级“之江同心·石榴红”阵地20个。

三、聚焦“主题实践+文化浸润”,提升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品牌魅力

一是以文化互鉴促交往。依托校内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博物馆、展览馆、文化馆等,常态化开展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色活动,先后承办湖柯“石榴籽”融情夏令营、“歌丝路文明· 溯丝绸之源”“花语·云裳”民族服饰采风展等大型活动52场次,连续8年举办吴兴区民族文艺汇演,实现了各民族青少年空间共聚、文化共享、心理共识,有效推动“三项计划”落地见效。

二是以文化走亲促交流。推动“流动少年宫”镇街行活动公益品牌实体运作,通过整合学校、村社、企业等校外优质教育资源,不断丰富拓展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平台载体,以举办民族节庆类活动为契机,累计开展“迎春纳福”“浓情端午”“缘聚七夕”等大中型文化活动172场次,举办“流动少年宫”文化走亲镇街行活动87场次,大力营造了“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”的浓厚氛围。

三是以文化传承促交融。赋予吴兴强大文化内核,围绕吴兴“丝瓷笔茶”文化阵地服务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路径,遴选“江南文化探源”文化遗产研学路线3条,将钱山漾文化交流中心、《典籍里的中国》陈列馆、溇港文化展示馆等25个文博场所列入“江南文化探源”精品文化矩阵,让各族青少年在“笔下宋韵·书画江南”“诵读国学经典·传承华夏气韵”等系列研学活动中增进“五个认同”,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




打印本页  关闭窗口